2月8日,由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广电总台、新华社江苏分社和中国江苏网联办的年度江苏省十大新闻评选正式揭晓。这十大新闻,是江苏面对疫情突袭、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逆风而行、迎难而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见证着全省上下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大新闻的背后,有哪些深刻的内涵?释放出怎样的发展信号?
我院*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和社会*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徐琴受邀对年江苏十大新闻中的其中两个进行深层解读。
1
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调研,希望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委书记、院长夏锦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对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远发展精准把脉,为江苏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确定了基调,锚定了方向,开启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争当表率,就是要巩固拓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成效经验,精准把握加速创新引领发展阶段的关键动力与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做示范,就是要立足自身在多重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势,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胆探索探路,更加主动发挥好国内产业循环的重要发起点联结点作用、融入国际循环重要通道优势,努力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走在前列,就是要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率先构建现代化的强劲经济支撑,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率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率先实现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充分展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2
江苏全国文明城市增至28个,总数和占比均居各省(区)第一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徐琴:江苏文明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再传佳音,全省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各省(区)之首,这是江苏多年来持续不断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果。
进入新时代,江苏明确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为更高更全面的经济社会发展坐标。“经济强”为“社会文明程度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条件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江苏各地多年来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用“绣花针”功夫进行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各地立足于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持之以恒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江苏上榜的“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有发达地区城市,也有欠发达地区城市。事实上,江苏各地的经济发展从文明城市建设中也获益良多。“社会文明程度高”,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这也成为苏式魅力的特色构件,成为海内外客商钟情于江苏的重要因素。“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崭新画面,就是在这种多重合力和魅力的交互作用中日益清晰。
文章摘自《新华日报》年02月09日第20版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欢迎转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