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年江苏省中小学
“师陶杯”教科研论文评选结果新鲜出炉
吴江区教师再创佳绩!
本次论文评选活动,各市区限额参加,我区根据苏州市教科院的名额安排,共报送中小学教科研论文26篇。经省专家评审,盛泽实验小学张贤老师的《“儿童被表达”现象的破与立》获特等奖,震泽中学孙杰老师的《大概念:思想*治课结构化教学的素养进阶架构》、顾小兵老师的《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追求“活泼泼地”语文课堂》、盛泽第二中学庄金老师的《构境?对话?探究: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古诗文教学》、花港迎春小学徐建林老师的《看到本质,方有深度——基于儿童数学现实的〈比的意义〉实证研究》、沈丽娇老师的《合情推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石——以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吴绫实验小学杨玲丽老师的《项目式学习:耕读文化课程的深潜之态》等6篇论文获得一等奖,丝绸中专张锦华与徐建华老师的《后现代视角下中职德育价值取向的思考》等16篇论文获得二等奖。此次省论文评选活动,不设三等奖,苏州大市论文获奖率达79%,我区论文的获奖率达88.5%。
获奖名单一年一度的省“师陶杯”论文评选,是由江苏省教科院组织的全省中小学群众性教育科研论文比赛。近年来,省“师陶杯”教科研论文颁奖大会增设了教学观摩、主题论坛等内容,成为一种综合性学术盛会。我区每年有多名获奖选手受邀参加教学展示、课堂点评、主旨演讲等活动,我区也曾几次承办该项赛事的颁奖大会和相关学术活动,得到领导、专家、同行们的肯定与赞赏。
特等奖盛泽实验小学张贤与这个奖项的不期而遇,确实深感意外,亦倍感惊喜。
我应该是幸运的,三年前,初踏教师岗位,对于论文仍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态,甚至有些害怕写论文。而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我们青年教师参加“一课三磨、一文三改、一书三读”等活动,或许就是在一次次磨炼中,我的视野得以开阔,自身的思维得以生长;或许就是在慢慢摸索中,我看到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俯下身子,侧耳倾听,才会看见儿童的世界,在儿童的立场,眺望诗与远方。
一等奖花港迎春小学徐建林在不断的学习中,收获一份宁静;在不断的思考中,收获一份成长。科研论文的写作让我的思想从笔尖流泻,审视每一个教育的细节,在逐渐完善科研思维的同时,让我对自己的科研梦想也愈加坚定。立足于吴江教育的新常态,紧跟“教育名区”建设的步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之路“上下求索”,相信我的教育人生会因“师陶”而变得越发丰盈,在教科研的路上奋力迎接下一个“高峰”!
花港迎春小学沈丽娇非常荣幸获得年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论文竞赛一等奖。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一路走来在科研道路上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前辈们。
选择了勤勉与奋斗,也就有了希望和收获;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有了成功和辉煌。曾经以为“师陶杯”是耀眼的星辰,夺目而遥不可及。作为一名工作刚满三年的新教师,在前辈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在辛勤耕耘的三尺讲台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白天我们是谆谆师者,在三尺舞台上挥洒着智慧的汗水,夜晚我们便是思考者,驰骋于教科研的广袤空间,激荡着思维的火花。写作给了我们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教科研让我们的教学得到不断地提升。我相信,在漫漫的教学路上,只要怀抱“求索”之心,便一定能在前方遇见更好的自己。
吴绫实验小学杨玲丽寻常的教育教学,需要在安静中思考,需要在时光里积淀。浅浅一篇文章里,是并不深刻的关于综合实践、项目学习的粗浅理解,是平时教学点滴思考的逻辑缀链。这一切,更多的是在试图打开关于课程建设的一扇窗子,虽然实践着,但并不成熟,时而还有许多迷茫,未来还有许多需要打开与深入的地方。专家们说,好文章一定是做出来的,而非写出来的,我越来越认同这样的说法,唯有行动抵达的地方,真正的思考才有可能出现。实践在路上,思考在路上,守得平常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或许可以在实践中、写作中获得些许成长。
盛泽第二中学庄金“君子遵道而行”,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康庄大道,学校与上级领导的重视是我们能在这条大道上不断前行的重要保证,此次获奖深感幸运,在此对学校与上级的帮助深致谢忱。
回想论文的写作过程有些意外,在几次教研活动中听说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在几位老教师的指导下对此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自己文言文教学经历就有了写作论文的想法。
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漫长,在不断的思考与写作中,我居然收获了一份从未有过的宁静,论文几易其稿,过程中接受了好几位老师的指导,最终,便有了这篇论文。这是我第一篇用心撰写的论文,因此,我寄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不想,果真换回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因为我的教海之舟已经扬帆起航,我的教育人生会因探航而变得越发美丽、丰盈。
震泽中学孙杰十年磨一剑,用奋斗书写美丽的青春。年至今,我已参加了逾十届“师陶杯”论文大赛,更有幸四斩桂冠。细细数来,屡次获奖无不是对自身教学理念与实践的一次检视。如果说,更前瞻的教学理念旨在为教学研究“立心”的话,那么,更深沉的教改实践则直指立德树人的教育“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教师重任在肩。从教学研究为入手,增强自身本领,才能炼就立业之才。十余次参加“师陶杯”,与其说是华山论剑,以文会友,不如说是以学愈愚,力学笃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答“钱学森之问”,交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答卷,只有实干为本,只有始终保持学习,真学、善学、勤学、广学,才能不断积淀青春的厚度,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震泽中学顾小兵得知师陶杯论文获奖的消息,很是意外惊喜。回顾自己的教研之路,“读书”、“思考”、“练笔”是我教研的一点浅见,与诸君共勉: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源泉,没有书籍的滋润,难以得到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教研与阅读同行,和思考作伴,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有意义”的问题,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找准视点,开展研究,成为反思的实践者;读而不写、思而不作,阅读到的心得体验,思考出的思想火花,可能会转瞬即逝,因此在教学实践反思后,及时动笔,形成文字,方有收获。获奖是鼓励,也是压力动力,我将继续努力前行。
为老师们点赞!
来源:区教育局教科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