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屏幕上、新闻里的疫情动态难免让人“心慌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更容易获取防疫与医疗信息,却也让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更容易进入视野。过度焦虑会令我们失去对局势的合理认知,特殊时期做好个人心理防护显得尤其重要。
本期江大朗读者我们邀请到了江苏大学心理中心副主任陆菁老师,她要为我们朗读的是诗歌《相信》节选。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疫情当前,我们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本期朗读者
陆菁,江苏常熟人,中共党员,理学学士、医学硕士,讲师,校心理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国家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骨干库成员,镇江市心理学会理事。曾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镇江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感动江大”年度人物。获评全国科技活动周“让心理健康理念进入大学每个宿舍“项目一等奖、江苏省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的学困生心理帮扶项目获评教育部辅导员精品项目、江苏省辅导员精品项目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重点项目。
嘉宾访谈
主持人:
陆老师您好,学校从2月1日起开通了疫情防控期间QQ实时心理辅导、邮箱支持服务和网页心理答疑三条面向全校师生的线上求助渠道,运行到现在,哪些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
陆菁:
主持人好,目前的求助者以在校生为主,询问最多的三类问题是:居家期间对病毒感染的担心恐惧,学期延迟带来的心理焦虑、高年级同学对疫情之下的毕业、考研、就业等情况的担忧。
主持人: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真的是非常具有共性,我和周围的同学,似乎也有这样的感受,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与调适呢?
陆菁: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些同学能够主动来求助,希望自己变得更好,都是非常有担当和责任感的表现。其次,在疫情防控期间,所有人都过得很不容易,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情绪上的波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是我们每个个体在面对突发重大危机事件时产生的应激反应,是可以理解与接纳的。
最后,给大家支三招:
第一,要“稳”下来。有选择性和节制地浏览信息,可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