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大概是很多人上学时最苦恼的事情之一。不过初中生和高中生,因为已经深知升学的残酷竞争,大多会主动完成作业。
换成天真贪玩的小学生,就是另一种效果了。不少学校提前结束寒假,一定有很多同学忙着补作业。但是江苏常州有所学校,却迎来学生们的“一片喝彩”。
江苏某小学开启“作业熔断”方式,达到这个时间即可停笔放学不代表课业任务的结束,家庭作业几乎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必备的学习方式。但越是相对发达的地区,学生之间的内卷往往越严重。
加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也跟带班成绩有直接关系,当代学生的作业真是越来越多。以前的小学生可能晚上8点就睡下了。现在有些同学这个时间还没写完一半作业。
之前为保证中小学生有更充足的睡眠,教育相关部门提出过个阶段入睡时间的要求,对于上下学时间和作业任务量提出一些限制。
不过落实起来,放学时间可以把控,作业却很难说。常州这所小学,开创了一种新方法。学校采取“作业熔断”的方式,小学生晚上9点,就算没写完也可停笔。
落实中有效的办法就是:连老师也不能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问责,不得做惩罚。这就解决了学生9点之后因担心被罚而继续做作业的担忧。
这对于避免各科老师不断增加作业量,是种很有效的方式。小学毕竟是起步阶段,更需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保护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
如果一味地在分数上内卷,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认为自己的作业很重要;结果只会增加无效竞争。不过“作业熔断”也引起一些家长的担心,这样真的对学生好吗?
老师不追究没完成作业的同学,会不会有更多人变为差生理论上限制作业时间可以减轻小学生的负担,但很多家长认为,能保持自律的同学太少了。小学阶段如果不严格管理,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拖拉。
如果学生故意拖时间,真的能怪老师留作业多吗?并且,老师不能惩戒没完成作业的学生,这会不会有点矫枉过正呢。
具体该从几点开始写作业,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想要统一的话很不方便。非要统一岂不是等于又需要在家长群里拍照打卡。对于好学生,浪费了精力。
但不进行统一管理的话,很多自控力差的同学,可能因为有了“保护伞”,更不会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眼前的“快乐教育”,终会让成为差生的学生后悔。
虽然小升初不需要考试,但每个阶段都在筛选着不同水平的学生。小学尚且成了落后的一类,进入初中以后,就更容易妥妥地成为被中考“刷下来”的部分。
所以有家长担忧,小学时期如果不给老师必要的监督权,会让更多同学沦为差生。这样的话,难道从小学就已经开始“分流”了吗?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想要走下坡路是容易的事。一旦养成了思想的惰性,认为就算写不完也有兜底,长久以来很可能不再注意学习效率,进入恶性循环。
学校给出解释,作业熔断机制,需要家长认真配合对于这样的担忧,学校给出了相关的解释。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严重,这样的方式主要是想让教师把握好留作业的量,主动做到合理适中。
老师会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将作业量控制在适合的范围。而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需要广大家长进行配合,子女回家后多监督。
不过,这样的回复还是引来一些家长的抱怨。好像每当有新的教育方法,最后总是要求家长“好好配合”。但家长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啊。
陪读确实有利于学生的成绩和效率,但这本质上应该是家长的自由。现在的模式下,好像跟着小学生一起完成作业,已经是“必须”的步骤。
哪个家长不在群里打卡,简直可以说是“异类”。每当提出质疑,老师们可能也会说:孩子是自己的,不想陪读的话坑的是自己后代。
听起来是这么回事,却又不对劲。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很多行业是不是都不能要求“厂家”认真完工,必须“顾客”自己在行?
你觉得作业熔断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