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10月30日,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正式启用,这是江苏首个以长江江豚保护为主的科研保护监测站,也是全国首个建在城市中心的江豚监测站。这里,不仅做科研监测,也是一个面向市民的科普基地。
走进南京市江边路的长江江豚监测站,记者看到入口处的一块显示屏上,不时切换着各个监测点的画面。监测站内部布置了许多展板,向参观的市民介绍江豚的小知识。走进沉浸式江豚多媒体科普宣教展厅,江水、水草、江豚……让人仿佛置身在蓝色江底。展厅通过AR全息投影,展示长江的生态环境等等。而在监测站外的不远处,就是江豚观赏地,运气好的话可以观测到活跃在长江里的江豚。
目前,南京已有的江豚监测站形成了“水上、水下、岸线”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其中,岸线固定监测体系有6个,由“转产上岸”的渔民和志愿者担任监测人员。另外5个分别是水上智能监测体系和水下声学监测系统。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长刘杉介绍,水上智能监测体系是在保护区内江豚出没频繁种群比较密集的区域,像新济洲以及中山码头,以及长江三桥点位布置了三个水上智能监测系统。工作人员也在积极探索水下声学监测,因为江豚出水时间是非常短的,一般仅仅0.85秒,所以正常情况是很难捕捉到这样的画面。建立水上智能监测,就通过在短短的出水时间及时追踪捕捉抓拍。
通过持续观测,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约有五十头,多的时候能达到七十多头,少的时候也有四十多头。
刘杉介绍,全国长江流域中下游流域江豚种群的数量大约在头,除去鄱阳湖、洞庭湖湖内的大约有多头,真正在长江流域的只有多头。南京在短短40多公里江段里面有50多头,这个密度是非常大的。
今年9月,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为全省第一个正式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台记者/王雪彤王教群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