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烤鸭,这道历史悠久的金陵名菜,又被誉为金陵烤鸭。南京人对于烤鸭的热爱,源于其皮酥肉嫩、肥而不腻的口感。因此,南京烤鸭的特色在于其酥脆的外皮和鲜嫩的肉质,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烤鸭,它并不显得肥腻。
然而,真正的行家并不满足于烤鸭的表面,他们更加挑剔于店家附赠的那份红卤。卤汁的味道是否地道,是判断烤鸭美味程度的重要标准。从烤鸭的外观可以大致推测其烤制水准,但老卤的味道却只能通过亲口品尝来了解。
南京烤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南北朝时期的《食珍录》中,就已经有了“炙鸭”的记载。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南京板鸭情有独钟。据说他每天都要享用一只烤鸭。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宫廷御厨们努力研发新的烤鸭方法,于是便有了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这两种技艺。
御厨们选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作为食材,采用炭火烘烤,使烤鸭口感酥香、肥而不腻,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这道菜被正式命名为“烤鸭”,并成为宫廷中的一道佳肴。
当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他将南京烤鸭的技术也带到了北京。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良,北京第一家烤鸭店于开业时便以“金陵片皮鸭”命名,在店铺的幌子上还特别添加了一行小字:金陵烤鸭。从此,“金陵烤鸭”这一名号便与南京烤鸭紧密相连,成为一道代表南京传统美食的佳肴,其美名远扬海内外。
南京还有一种现烤现卖的鸭子铺﹐一般得拐进巷子深处才能找到。白铁皮做成的烤炉﹐炉内焖着木炭﹐炉壁挂一圈湖熟肥鸭。这是焖炉烤鸭﹐乾隆年间袁枚定居南京时﹐在水西门许家烧鸭铺吃过﹐据他说要在鸭腔子里塞葱﹐“盖焖而烧。”用铁皮炉子烤鸭﹐是简化了砖炉的笨重﹐但乾隆年间的神韵仍然依稀留存。热腾腾的烤鸭剖成两半﹐一刀下去﹐肥汁四溅﹐油汪汪地粑在碗里。
当年曹雪芹在北京西山﹐开具借读《红楼梦》的条件是拿黄酒和烤鸭来换﹐可见其金陵生活印象之深﹐也就是他在诗中说的“秦淮风月忆繁华”吧。
南京烤鸭大多都是街头明炉烤制,另配汤汁,回家浇在切好的烤鸭里。食用时不似北京烤鸭卷饼蘸酱,直接就着饭就下去了。南京烤鸭和北京烤鸭作法也不同,北京烤鸭是叉烤,南京烤鸭要用特制的烤炉挂起来烤,所以又叫挂炉烤鸭。
#晒出家乡冬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