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5753万徐州最新人口回流数据公布
TUhjnbcbe - 2025/2/11 19:10:00
白癜风治愈要多久 https://m.39.net/pf/a_7309729.html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近年来徐州的发展速度,是肉眼可见的。自然而然对周边形成强大的人口吸附力。

根据《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徐州年末常住人口为.85万人。据了解,截至年5月30日,徐州现有流入人口57.53万余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6.37%。

即每个常住人口中就有6人来自其他城市。与年相比,流入人口增加16.22万人,增幅高达39.27%,年均增长9.8%。

除此之外,年11月26日,第号国务院令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自年1月1日起施行。截至年4月30日,徐州市公安机关已签发59万张居住证。“外来人口”是都市繁荣指数之一,也说明了徐州吸引力的不断提高,那么,目前徐州有多少流入人口?他们从哪来?到哪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徐州流入人口结构图,80后成为主力军

目前,徐州57.53万流入人口中,20-59岁的人口为51.29万人,占总量的89.15%,超过国家平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末全国16-59岁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

80后成为流入人口中的主力军,30-39岁流入人口比重最高达到31.83%,而流动老年人口仅占7.06%。大量年轻人流入可以适度放缓徐州常住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也验证了人口迁移理论中,迁移流入人口以年轻人为主的年龄选择性特点。

“女性流入人口所占比重增多,流入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这是全国流入人口分析中的性别特征,徐州显然与此不同。

我市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4.57万人,占60.09%,女性人口为22.96万人,占39.91%,性别比为.6(以女性为)。

2省内外流入人口来源,安徽和宿迁第一

徐州省外流入人口规模位居前3位的省份分别是安徽、山东和河南,流入人口分别为9.82万人、4.36万人和3.1万人。不难发现,在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多地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内,徐州作为中心城市,对于淮海经济区内其他省市的人口一直保持着高度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年相比,省外来源地排名前十的人口人数占比40.73%,较年降低了8.78%,这也说明了流入人口规模前十名以外的其他省份流入人口来徐占比在提高,徐州跨区域人口吸引力在增强。

排名前五的省内流入人口来源地中,苏北四市“榜上有名”,南通作为距离徐州较近的苏中城市,也以人进入榜单。

与年相比,宿迁、连云港、淮安市的流入人口,一直稳居省内流入人口前三名,且占比均呈增长态势。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交通区位、产业规划、医疗资源等多方面发展优势,徐州在苏北地区保持着稳定的辐射力。

3人口流入区域,云龙区占榜首

年至今年5月30日,徐州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五个区分别是云龙区、铜山区、泉山区、经开区、鼓楼区,集聚了超过2/3的流入人口。

其中,云龙区吸纳人口超10万,占据榜首;铜山区和泉山区则分别吸纳7.95万人和7.62万人,紧随其后;而经开区、鼓楼区吸纳人口也均超过6万人。

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加之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徐州主城三区及铜山区、经开区对于流入人口的吸附力普遍较强。以云龙区为例,由于该区现代服务业呈现企稳向好趋势,为人才来徐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随着徐州城市框架不断扩展,加之县域经济的发展,新沂、邳州、沛县、睢宁、丰县等县区也吸引了一定人口流入,且整体分布更为均衡。

而从来徐原因看,排名前三来徐目的较为明确,主要是务工、借读培训和投资经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他们大多选择进城务工。在产业转型加快的背景下,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人才引进,徐州的政策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伴随着人口流入,徐州中小学的随迁子女也在不断增多。

据了解,—学年,我市中小学共有随迁子女8.2万人,其中小学4.5万人,初中2.1万人,高中1.6万人;中小学阶段外省流入随迁子女3.6万人,本省外市流入随迁子女0.5万人,本市跨区县流动4.1万人。

年,外来经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要求也已发生改变。查阅《年徐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解读》,随迁子女入学,父母须提供在徐州市经商务工、现居住地居住的半年以上证明。在此之前父母需要提供一年以上证明,这“细小”的变动降低了不少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

4学历上,中专中技人口提高,研究生比重达5.26%

在流入人口的学历方面,徐州吸引的主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也越来越多。

年与年比,徐州流入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中专中技的流入人口数量也从4.47%提升到了5.29%。随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速,我市对于技能人才需求加大,中专中技人口流入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市技能人才缺口。

从现有累计流入人口学历来看,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占比59.81%。其中,每年研究生流入人口占比不足1%,但现在累计研究生流入人口比重达到了5.26%,也就是说,来徐的研究生大多选择留了下来。

5徐州实力不断增强,未来还将有更多人口流入

近年来,徐州一边经历着产业转型之痛,一边不断加大交通、教育、医疗、商业、娱乐和产业上的投入。

三条地铁成网运营,2条在建,2条即将启动,成为苏北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米的苏宁广场、宜家,在建的方特乐园,吸引着周围城市前来购物娱乐;医院位列全省第二,和苏州并列全国地级城市之首,门诊数有40%来自省外,年就已达到多万人次;开启的集团化办学,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徐州工程学院还将创办“徐州大学”;重点创建“一城一谷一院一区”科技创新四大标志性工程,不断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

与此同时,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扣产业所需,精准对接人才,推动人才向制造业集聚、向企业集聚;改革体制机制,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体系、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体系,充分释放人才发展活力。

着力吸引活力人口集聚,推动产业和人口联动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到年,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9%,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人。

常住人口达到万人左右,户籍人口达到万人左右。

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

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而城市的发展又源源不断的吸引人口回流,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让城市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而徐州,显然也正走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

来源:汉风号、徐州政府

1
查看完整版本: 5753万徐州最新人口回流数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