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上有人提问:江苏教育是否过誉了?
江苏自古富庶,仓廪实才有心思读书。清代一百多个状元中,有40多个是江苏人,江苏重视教育具有历史沿袭性。
但是,现在江苏省教育的水平,到底如何?
我们先讲两个具体事例吧!
事例一:
同事安徽人,媳妇儿江苏人,小学老师。今年元旦回安徽老家,让孩子把作业也带上。
晚饭后一起写作业时,同事家孩子和他侄子都傻眼了。
俩孩子都上初一,安徽娃表示,江苏的作业题都看不懂,一头雾水;江苏娃则表示,安徽的作业题小学5年级全做完了。
当地的一个老师也过来看,觉得江苏给学生出这种题目就是在折磨人,这样烧脑壳会不会把孩子烧傻了?
事例二:
江苏一位优秀的退休教师,被某县级市教育局请去做报告,老爷子慷慨陈词道:
“全国的教育,要向江苏看齐!”
啪啪啪啪……台下一阵热烈的鼓掌声!
“江苏的教育,要向A市看齐!”
啪啪啪啪……台上的领导们带头,更加热情地鼓掌!
“A市的教育,要向B市(县级)看齐!”
啪啪啪啪……全场慷慨激昂,掌声持续回荡。
“但是,B市摧残学生的身心最厉害!”
台下一片寂静……
从此之后,再也没人请老爷子出席过任何公众场合。
(特别说明:A和B到底是指哪里,江苏人都知道,外省也可以问问身边的江苏人,哈哈哈哈!)
01身心倍受摧残的江苏学生
现在再来回答开头的问题:江苏教育是否过誉并不清楚,但江苏学生肯定是最倒霉的!
当全社会都在讽刺“衡水中学”的教学方式时,江苏几乎所有的中学都是衡水级的作息时间了,甚至比衡水还狠。
据说,这都是上面提到的A市带的头:初中时,每天学习6点开始、22点结束,一周6.75天,一月放1.5天,真的要疯了!
这还不算什么,江苏教育特别有创造力,发明了一些新名词。
问:你知道什么叫“双早读”么?
答:早上5点半不吃早饭,先早读一小时;6点半至7点吃早饭;7点至8点再早读一小时。
问:你知道什么是“午练”吗?
答:就是中午吃完午饭后不让你休息,在你血糖升高昏昏沉沉的时候,给你来张卷子!
对此,从小到大老师的统一话术:午休睡的时间太长不好,会一直困,影响下午的课!
当很多江苏考生上大学去了外地,才发现“午练”原来是江苏独创,惊呼:啊?原来不是每个省都有午练啊?
上海学生回答:一般我们管这个时段叫“午休”!
湖北学生告诉你:我们中午都是睡觉,小学在教室睡觉,还有老师专门看着一定要睡;中学看学校情况,可以回寝室睡。
四川学生表示:我们不仅没有,老师还带头午休,谓之“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即使在江苏范围内,“午练”也不尽相同。
苏北对理科有一种疯狂的偏执,明明很多学生选的是史政,但午休小练全是数学,而且难度大概都是16题往后的级别!
要问江苏学生最怕什么?
答案是:生病!
有的学生回忆道:我因生病请假一天再回学校,面对所有理科老师,那是一脸懵啊!
再加上拉下的文科要背……
为了赶上那一天的进度……
唉,找地儿哭会去了,那还只是初二啊!
前段时间,江苏范围内感冒发病的孩子比较,但为了不落下学习进度,医院还开辟了专区:只见学生们一边打点滴,一边写作业,着实让人心疼!
那能有什么办法哪?谁让你不幸生在江苏当学生……
02天杀的江苏高考改革
说实话,全国各地学生的智商基本都一样,但江苏学的更难、学的更苦,这主要因为江苏高考改革。
江苏人都说:能让散装江苏团结一致对外开喷的,也就是坑爹的江苏高考了。
—年,江苏高考使用全国卷(当时是除上海以外全国一张卷),实行全国(除上海以外)统一的“3+2”模式:
文科考语数外政史,理科考语数外物化,地理生物不纳入高考。
但从年开始到年,短短20年期间,高考模式大改4次,小改很多次,无数老师、学生、家长都受伤严重。
-年:文科考语数外+小文综(政史地),理科考语数外+小理综(物化生),总分。
年:改成大综合,唯一一年不分文理科,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9门全考,总分分。
要想上好大学,你不能有一科瘸腿,那叫一个累啊!
—年:改成“3+1+1”模式,不分文理,但是区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大家都考语数外,然后从政史地物化生中任选2门。
坑爹之处在于,不同科目的考生按照一样的分数线来录取,地球人都知道理科容易考高分甚至满分,文科不容易,那选文科的就吃亏。
—:改成“08”模式,即所谓的“3+2”等级测试,
语(分)、数(分)、外(分),总分分(文科语文、理科数学+40分附加分)。
这个模式统治了全省整整12年,出现了高分绝对学霸,但等级测试科目B,彻底与C9、大部分无缘的现象。
年到现在:又改成为“3+1+2”模式,即全国统考的语数外3门,选择考首选学科1门(历史、物理二选一),选择考再选学科2门(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生物四选一),总分分。
03教育大省但录取率却很低
江苏学生刷卷,老师会把往年试卷拿来,本省的刷完了,只让看看浙江、山东的,其他地方的,老师说你们做着玩吧!
看着这些试卷,只感觉其他地区的学生太幸福了!
如果哪一次考得太差,老师就把上海和北京的试卷拿来做做,让学生重拾一下信心。
我大学同学河南的,老师从不让他们做江苏试卷,说比较难,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当年,人家北京人考多分就能上清北,因为人家是北京人。
当年,我们江苏人考多分也能上清北,那是因为江苏高考的总分只有多分!
你以为江苏学生如此用功,做题如此厉害,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镇做题家”了,那都能上大学?
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可以说,江苏高考专门坑江苏自己人,每年江苏、录取率全国倒数后几名,本科率更低,平均不超过30%,名额全部都给了外省。
要知道,这还是在中考刷掉了一半人的前提下。
外地人到江苏参加高考,是要直接掉档的!原来清北的去,原来去,原来去本一,原来本一去本二,原来本二去大专,原来大专回家读技校。对很多地方的孩子来说,这还是留点颜面的说法。
同样反过来讲,江苏考生到外地,录取时最起码能提升一个档次。
有人总结道:江苏的高考内卷,才是阻止外来人员定居江苏的大杀器。
不过转过来看,江苏高考竞争激烈,正说明了江苏是个重视教育的地方,才会使得竞争白热化。
但教育部门规划给江苏的名额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因为名称有限,家长们才要砸锅卖铁投资教育,让孩子去抢到名额。
江苏初中升高中会刷掉一半的人,为了上好高中,就得上好初中,为了上好初中就得买学区房,哪怕负债也要买一套七八十年代的老破小,就是为了给小孩读书。
疯狂吗?
疯狂!但这就是江苏教育的真实写照。
希望有一天,江苏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名额,让有能力读书、想读书的学生可以继续读下去。
不要为了抢一个读书的名额,让学生们把宝贵的青春年华,浪费在无意义的应试刷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