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充值,平台青少年模式 [复制链接]

1#
刘*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375234.html

有一组数据非常惊人,今年第一季度江苏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是件,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疫情期间的孩子们只能待在家里,有比较多的时间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陪着他们上网课,或者就是玩游戏、看直播等等。可是最麻烦的事,不少孩子禁不住诱惑在玩游戏,看直播的时候会进去充值、打赏,花了太多的冤枉钱了,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花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前几天,贵州省贵阳市的陈女士去银行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明明记得卡里还有3万块钱,但是取钱的时候发现卡里余额只剩下了个位数。

陈女士:我准备取块钱怎么取都取不出来,我还在想是不是银行卡里没有钱,人家说有的,我一查发现只有八块钱了,我就知道我的卡被人动过了。

陈女士想到了这段时间一直待在家里的儿子。她的儿子小兵今年15岁,平时喜欢在手机上玩网络游戏。近期陈女士经常不在家,小兵可能玩游戏花了钱。

在陈女士追问下,小兵承认在玩游戏时把家里的银行卡绑定了手机,在网络游戏和几个视频平台上进行了充值消费。记者看到这个消费记录中,最小的金额不到6块钱,大的金额一次就有多块钱,而且一天之内充值了多次。仅3月份小兵就已经消费了近块钱。

陈女士的儿子小兵告诉记者,花的钱主要用来买王者荣耀里的皮肤和QQ飞车的礼包,开始用的时候是心慌的,但又不敢跟大人讲。

记者了解到,小兵是用自己的QQ号注册了游戏账户,从而可能避开了游戏软件对未成年消费的限制。目前陈女士正在跟游戏企业沟通,希望能够退回这些钱。

据了解,这段时间各地遇到和陈女士同样问题的家庭不在少数。黑龙江绥化一名6岁的小女孩把家里买种子和化肥的多块钱打赏给了一个游戏主播;云南昆明普先生11岁的儿子在一个直播平台上也刷了多块钱的礼物给主播。

未成年人网络冲动消费、误消费现象频繁地发生,给不少家庭造成了困扰。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统计发现,近期因充值、打赏引起的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成倍增加。

江苏省消保委商品和服务监督部负责人赵鑫:年第一季度,江苏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其中,未成年充值群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充值金额最高达7万元,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充值容易退费难,家长面对高额充值的追回力不从心。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娱乐以及大额充值打赏带来的社会问题,日前,江苏省消保委对部分手机游戏App和直播平台App开展了体验式调查。

调查员首先体验了9款比较热门、用户量较大的手机游戏App,包括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猫和老鼠、第五人格、开心消消乐、奥特曼传奇英雄、迷你世界、天龙3D、创造与魔法。

记者了解到,很多未成年人即使没有游戏账号,但也能通过游客体验的方式进入游戏。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可以对其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的游客体验模式。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

但是在一款网络游戏中,调查人员在体验调查时发现,以游客身份进入游戏后,依然可以充值消费,根本不需要实名认证。

调查人员告诉记者,这样未实名注册却可以消费的做法,对未成年人用户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增加了这部分用户非理性消费的可能性。调查发现,部分游戏软件的游客模式都可以直接进入游戏,而且可以充值消费,并无金额限制。

记者了解到,除了以游客模式进入游戏,有的未成年人也进行了实名认证。对这部分用户,国家行管部门也要求游戏企业要作出消费限制。比如,要求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元人民币。但是调查人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手机App都做到了这一点。像这款名为“第五人格”的游戏,其公告里有醒目的防沉迷*策通知,也声明对未成年用户充值金额作出限制,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调查人员调查时发现这个消费限制其实形同虚设。

记者发现,虽然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落实实名认证,但是在实践中,不少游戏企业以第三方账号实名认证为前提,简化游戏软件本身的实名认证设置,导致未成年消费者非常容易通过第三方账号,如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