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通江苏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推进 [复制链接]

1#
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c/141212/4535766.html
共同“撬动”区域课改活力

11月20-21日,江苏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现场会暨“立学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在南通召开,来自江苏基础教育教科研系统的专家、以及省内、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等多人齐聚南通,走进了南通高师附小、如皋安定小学、启东折桂中学等6所课改典型学校的现场课堂,通过公开观摩课、专家点评、微报告等方式,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策略,一起“撬动”区域课改推进的活力。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出席活动并讲话。顾月华表示,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课堂,课堂教学改革是江苏省推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最大导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把学生真正“立”起来

11月20日下午,如东县马塘中学向与会代表们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阅读、音乐、体育等19节课,全学科全学段展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样态。学生分成小组,他们状态饱满、神情专注、热烈讨论,教师穿行在学生中,不时倾听、指点,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实效。“完全看不出他们是农村孩子,每个孩子眼中都闪烁着智慧的、耀眼的光芒。”代表们对马塘中学学生的表现赞不绝口。

马塘中学是一所地处农村的普通高中学校,但却坚定地走在课改的前列。“第一印象是这里课堂教学改革的氛围很浓厚,校园的文化布置、教师的课改热情、学生的学习状态都让人感觉到这里是教学改革的热土。”作为本次活动的专家代表,徐州市教育局调研员李运生表示,马塘中学已经形成了“立学课堂”的模式样态,已经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生态,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带的走的能力和素养。“马塘中学的‘立学课堂’把学生立起来了,把课堂立起来了,把老师立起来了。”

“立学课堂成了南通课堂教学改革的当代表达。”南通市教科院院长陈杰作了专题报告,他用三个教育隐喻诠释了“立学课堂”,即“立人之学”、“立根之学”、“立身之学”,其中“立人之学”是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指向健全的人、完整的人的培育,试图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基本问题;“立根之学”指的是“立中国人之根基”,是对“为谁培养人”的应答;“立身之学”试图从学习方式、方法的层面去回答“怎样培养人”。

上海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曹刚认为,南通的“立学课堂”是从国家课程落地的理念层面,诠释了教育的本质是要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必备品格的培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国家课程落地一定会有落差,这个落差是各地方各学校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南通的‘立学课堂’正是应对这一落差所寻找到的路径。”

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由自发走向自觉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改革的起点。南通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行*、教研、科研以及学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合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支梅说,南通课改是符合“一体化”的逻辑,体现为教学用一体化、管办评一体化,真正确保国家课程能够高质量地落地。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介绍,南通区域课堂改革已经由自发走向自觉。年,南通出台了《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试行)》,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教学改革基本要求,并构建了“12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简称南通课堂教学“12字12条”。此外,每年召开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各地课改“百花齐放”,涌现出如皋市“活动单导学”、崇川区“情境课堂”、如东县“真学课堂”、海门市“学程导航”、通州区“学的课堂”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历经8年的课改实践,至年,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出发,南通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课改理念,构建出“立学课堂”这一南通教学新样态,力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本次活动是江苏以区域性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展示的一个起点,利用区域推进的方式,对江苏基础教育改革走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内涵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王晓天说,南通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坚持脚踏实地,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机制。近年来,南通市通过“行*推动”“评价驱动”“样板带动”“科研联动”等途径,逐渐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以课改撬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南通经验。

在解决问题中把课改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改革机械照搬是搬不回来的,我们在课改学习和实践探索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课改问题后,课改的思想和方法才真正成为自己拥有的东西。”南通市教育局原副局长金海清表示,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为了“名堂”,是为了课堂,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为了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泰州市洋思中学校长曹伟林认为,精准研究学生、有效发展学生,已在南通学校和老师成为一种现象。“南通课堂教学改革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实践探索、优化课改途径,不仅发展了学生和教师,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随着城镇化发展加速,教师流失严重,优质生源向城区积聚,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农村高中,渐感生存危机重重,要生存、要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该校校长缪德*现场讲述了学校在深化课改的行动中,如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借着南通、如皋两级课改之东风,我们学校开始‘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缪德*介绍,每节课一个教学活动单,每个活动单由2~4个学习活动构成,将教学目标改成了学习目标,活动单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我们尽力做到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学习。”正是凭借对课改的坚持,年,白蒲中学被授予“南通市课程教育改革样板学校”。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距离南通市区近90公里,生源中70%以上是留守儿童。”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校长林来建说,围绕课改、立足课堂,该校构建了“学中问、问中学”的“问题伴学”合作学习样式。在这样的卷入性、互动性、沉浸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如今的学校也成为全国课改典型。

来源:江苏教育报

作者:万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