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者返乡江苏南通纺织之乡实业兴,乐观精神 [复制链接]

1#
春节期间,游客参观濠南别业。

大年初二,春风送暖,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里人流如织。建于年的濠南别业坐落于南通博物苑之中,其曾是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的住所。百余年前,在国家危难之际,张謇放弃仕途,回乡兴办实业,写就一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传奇。

年底,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取“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建成在当时极为先进的近代纺织车间。大生纱厂开工这一年,大获成功,获净利润2.6万两白银。张謇又相继创办多个纺织厂,并以纱厂为核心,创办各类企业34家,盐垦公司20家,形成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实业集团。到年,大生集团4个纺织厂资本已达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地方工业体系就此形成。

改革开放后,纺织业在这片江海热土上再度蓬勃发展。每个南通人的身边,多多少少都有几个纺织从业者,从一线工人、民营企业家、批发商,到把产品卖往世界各地的外贸人,他们遍布于织、染、印、成品、研发、销售、物流等纺织业的各个环节。从小到大,我听说过、目睹过许多属于他们的故事,创业失败东山再起、远走他乡投资建厂……这些故事未能载入史册,但他们用辛劳的双手撑起家庭、缔造财富神话,把纺织品通过远洋巨轮送往世界各地,共同书写了南通“纺织之乡”的亮丽名片,并让踏实勤劳、不畏艰辛、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创业精神代代相传。春节与家乡亲友叙旧,人们谈起生意好坏、工作难易,有抱怨,有满足,有担忧,有笃定,但始终有一股乐观主义精神。

后人驻足于濠南别业,凝望一张张老照片,回顾先人百年前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一种力量油然而生。环绕着濠南别业的两株百年紫藤相传由张謇亲自种下,此时藤蔓尚未萌发新芽,但人们都知道,待到四月,紫藤花又将如约盛放。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徐慧瑶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